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正文

自主乘用车销量实现大幅上涨北汽集团2024年焕新跃升

2024年,北汽集团在国内外市场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不仅在自主品牌整车销量上实现了显著提升,还在技术创新、品牌焕新、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据北汽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北汽集团整车销量累计达到153.34万辆,其中,自主乘用车整车销售22.53万辆,同比增长45.58%,这一成绩在竞争白热化的汽车市场中显得尤为亮眼。

品牌焕新与销量攀升

2024年,北汽集团进行了全面的品牌焕新,从4月北京车展开始,启用了新标识“BAIC”,并完成了全系统标识的应用切换。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也标志着北汽集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自主乘用车领域,北汽集团以用户为中心,坚持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匠心科技、品质北汽的理念深入人心。极狐品牌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极狐不仅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还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增强品牌影响力。今年以来,极狐的销量持续攀升,1-11月销量达到6.9万辆,同比增长213.4%,位居纯电市场新势力TOP6。新阿尔法T5神行版的上市更是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满足了更多用户的出行需求。

北京汽车作为北汽集团旗下的另一重要品牌,也在2024年实现了销量的快速增长。11月,北京汽车共计交付新车26048辆,同比增长67%,连续三个月批发终端“双过两万”。BJ30、BJ60等车型的持续热销,为北京汽车销量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能源化与智能化发展

科技创新是北汽集团业绩增长的另一重要驱动力。北汽集团在电动汽车安全高效智能充电关键技术、新能源动力总成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其中,电动汽车安全高效智能充电关键技术荣获2024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彰显了北汽集团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北汽集团与华为、小马智行等知名企业展开了深度合作。享界S9作为北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结晶,搭载了D级轿车专属途灵平台、HUAWEI ADS 3.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等科技,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智慧出行体验。此外,北汽集团还与小马智行合作研发全无人Robotaxi车型,推动L4级全无人驾驶技术的量产进程。

北汽集团深知,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与高质量合作伙伴携手共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北汽集团与奔驰、华为、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开拓西部市场与加速“走出去”

在西部市场开拓方面,北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支持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北汽集团先后与西藏拉萨、新疆和田、青海玉树等地的政府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绿色新能源发展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同时,北汽集团还通过向西部地区交付新能源公交车、越野车等产品,为当地民众提供高质量和个性化的出行服务。

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北汽集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2月,随着多方协议的正式签署,极狐汽车正式踏上了进军拉美市场的征途,多米尼加共和国成为了其出海之路上的又一新站点。4月,北汽极狐的新款车型从位于中国镇江的北汽新能源高端制造基地扬帆起航,最终运抵西班牙西北部的费罗尔港,为当地消费者带去了非凡的驾驶体验与智能科技的魅力。这不仅展现了北汽极狐对全球市场的深远布局与坚定信心,也预示着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持续扩大。

不仅如此,在巴林,首家BAIC品牌店面开业盛典及新车揭幕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北京汽车以全方位的产品阵容正式进驻中东市场。在埃及市场,北京汽车同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0月,北京汽车与埃及国际汽车的子公司Alkan Auto汽车公司签署了电动汽车组装生产的备忘录,北汽将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深化了双方的合作。

同时,北汽商用车板块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11月27日,北汽福田泰国工厂竣工暨第一百万辆车出口下线仪式在曼谷举行。这预示着北汽福田经过20年的国际化布局,已步入全产业链国际化的深度运营阶段,为全球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在海外市场,1-11月,北京汽车整车出口5.6万辆,同比增长44.22%;北京现代出口4.8万辆,同比增长431.76%;北汽福田出口14.4万辆,同比增长24.58%。

2024年,北汽集团以LOGO焕新为契机,通过科技创新、高质量合作、拓展西部市场和开拓海外市场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业绩的加速增长。未来,北汽集团将继续秉承“匠心科技、品质北汽”的理念,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出行体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文章: 殡葬专业本科比其他专业高二三十分,“社会贡献感”和“好就业

下一篇文章: 返回列表